档案:王世波,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曾获自治区骨干教师、石嘴山市优秀教师、石嘴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石嘴山市最美家庭等荣誉。自治区级党建课题负责人。
交代你买的年货买了没?没买。那还赶紧去?
春节快到了,家里要打扫卫生,王世波的妻子忙不过来了。1月24日,看到丈夫套上棉袄要出门,她赶紧问了几句。
答案在意料之中。
“年年这样,一点也指望不上。”在妻子的嗔怪中,王世波嘿嘿笑着出了门。他知道妻子不是真生气——准备送给困难学生的新衣服还是妻子精心挑选的呢。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放寒假,王世波不得闲。作为分管德育、团委、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副校长,他要在春节前走访一些家庭困难和身心需要关注的学生。
“这些年,我和家人帮扶了23个学生,现在还有五六个孩子和我们保持联系。”走访路上,王世波翻出手机,自豪地展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们给自己发的祝福短信。
发短信的有2010年毕业的学生闫晓鹏(化名)。
“晓鹏是高二时从隆湖中学转过来的,他父亲常年卧床,母亲是肢残人士,家里收入主要靠母亲拾荒。我和家人常给晓鹏送去衣物和米面油,在他同意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们还一起给他资助了过万元的生活费。”王世波说,他永远忘不了2010年9月刚开学,他正在办公室擦桌子,闫晓鹏走进来时的那一幕,“不善言辞的孩子手里捧着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心地笑着,他给6位代课老师每人深深鞠了一躬,一次次重复着‘老师我考上了’。”
发短信的还有2009年毕业的学生刘石恩(化名)。
“石恩父亲走得早,母亲一人维系家用,在工厂门房值班有时一周回不来。寒假时我会给他家打固定电话询问情况,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做的。”王世波说,“有一次打电话死活没人接,我担心石恩和他上小学的妹妹煤烟中毒,赶到他家时,发现孩子躺在床上,给我吓坏了。我连忙叫他的名字,孩子醒了,说是学习到凌晨,太困了。”
自工作以来,王世波始终对学生怀有仁爱之心。
王世波协调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细化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议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主体作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在他的倡导下,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落地式家长学校和三级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每年家长学校举办4次培训,有3000余名家长参加。
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持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年组织开展以心理健康知识为内容的手抄报比赛、心理健康主题班团会评比等活动。围绕关爱高三学生、单亲和残障家庭学生思想教育,学校构建了动态管理机制,解决特殊群体同学的实际困难。
这些年,王世波还十分重视社团建设,在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成立了科技类、文体类、社会实践类三大类32个社团,为学生打造了提升综合素质的舞台。通过充分发挥德育实践基地育人作用,学校以国防教育、新农村建设等7个校外德育基地为平台,开展文明礼仪、爱国诚信等系列主题教育,每年有1600多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记者 朱立杨)